
司马光简介和名言名句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~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涑水乡(今山西省夏县)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。 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进士及第,累迁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反对王安石变法,离开朝廷十五年,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去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~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涑水乡(今山西省夏县)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。 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进士及第,累迁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反对王安石变法,离开朝廷十五年,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去
陆贾(约公元前240年—公元前170年),汉族,汉初楚国人,西汉思想家、政治家﹑外交家。 陆贾早年追随刘邦,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。刘邦和文帝时,两次出使南越,说服赵佗臣服汉朝,对安定汉初局势做出极大的贡献。吕后时,说服陈平、周勃等同力诛吕。著有《新语》等。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,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,以儒家为本、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,提出“行仁义、法先圣,礼法结合、无为而治
程颐(1033年9月11日—1107年10月5日),字正叔,世居中山,后徙为河南府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人,世称伊川先生,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。为程颢之胞弟。历官汝州团练推官、西京国子监教授。元祐元年(1086年)除秘书省校书郎,授崇政殿说书。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,共创“洛学”,为理学奠定了基础,世称“二程”。他的学说以“穷理”为主,认为“天下之物皆能穷,只是一理”,“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”,
1、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,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。 2、幸福并不一定什么都是最好,只是因为他们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。 3、不要在心情糟烂差的时候用决绝的话伤害爱你的人。 4、我们都老得太快,却明白得太迟。 5、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娱自乐。讨别人欢心只是小聪明,每天都能讨到自己的欢喜才算大智慧。 6、有些事就是不值得被原谅的,跟大不大度没关系,各有各的底线,做错了,就应该考虑为自己的错误付
1、人生是一种选择,亦是一种放弃。能自由选择的人是幸福的,能适度放弃的心是洒脱的。 2、你的努力,别人不一定放在眼里,你不努力,别人一定放在心里。 3、任何事情都应该去尝试一下,因为你无法知道,什么样的事或者什么样的人将会改变你的一生。 4、羡慕别人得到的,不如珍惜自己拥有的。 5、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,叫: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”。 6、每个新的一天,都是改变你人生的又一次机会。 7、如果那年,
1、生活是一面镜子。你对它笑,他就对你笑;你对它哭,它就对你哭。 2、有时你自己可能都没察觉,在你经历一些事或遇到某个人后,你就像换了一种性格,悄悄地告别了从前的自己。 3、藏在心底的话并不是故意要去隐瞒,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。 4、你总是喜欢把事情拖到第二天,你不能总是这么拖了,有一天,你会有很多事情要做,你的余生都不够你用。 5、“但是”之前的话都是废话。 6、因为隔着屏幕,所以你不
《舌尖上的美食》是一本由李昊轩著作介绍中华饮食文化的书。 小吃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,每种小吃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,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类特有的审美意趣,从而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小吃文化。 烹饪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时代始于清灭亡以后,其主要特征是:在现代科学,生产力迅猛发展、世界文化交流大潮冲击下,传统烹饪文化存在的基础发生了变化,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。 饺子是中国人的发明,吃饺子是中国的
《治史三书》是一本由严耕望著作的书。 就本书内容而言,第一部分的治史经验谈侧重方法论的介绍,对于学术最为有用;第二部分的治史问答则从严先生的经历为问题的线索,给出一些具体的阐述;第三部分钱穆宾四先生与我,则类似人物传记,一记钱穆,二记自身,此则更偏于如何做学术人一问题了,但是亦颇有收获。 书中许多建议,都极为恳切,对于当下,尤其有用。一则说及,“慎作概括性的结论”。何其然也!!说话不负责任,当然可
迈考特上一本中文书叫《安琪拉的灰烬》,当时觉得名字非常怪:灰烬?为什么叫灰烬?等到读完书,再细细地品味咀嚼,突然明白: 当他长大成人,当他来到美国(真的是人的天堂吗?)从“师范”毕业之后,来到这个像“放牛班”的地方,他的生命其实才第一次真正绽放出无边光芒。 读过《窗边的小豆豆》,震撼日本人能从内心去关怀孩子的成长,能从心灵旁边的某个地方去轻轻扶助孩子,能够温和地让一个即使是残疾的孩子也能获得“第一
元结(719-772年),字次山,号漫叟、聱叟、浪士、漫郎,唐代学者。原籍河南(今河南洛阳),后迁鲁山(今河南鲁山县),天宝六载(747)应举落第后,归隐商余山。 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。安禄山反,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(今湖北大冶境内),因号猗玗子。乾元二年(759),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,招募义兵,抗击史思明叛军,保全十五城。代宗时,任道州刺史,调容州,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,政绩颇丰。约
近期评论